遂宁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,辖2个市辖区、3个县;2017年,户籍人口369.48万,该市地区生产总值1138.06亿元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835元
[4] 。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区,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0%,河谷、台阶地占25%,低山占5%,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冬暖春早,无霜期长。
遂宁是成渝之间重要的节点城市和次级综合交通枢纽,与成都、重庆等距128公里;已建成铁路“3向7线”237公里,高速公路“1环6线”290公里,形成了成遂渝高速中轴线、成渝经济区高速公路北环线和遂宁城市76公里绕城高速环线,构建了遂宁至成渝及周边城市90分钟交通圈。
夏商,
蜀族逐渐发展分布于
四川盆地。周到春秋战国,蜀族于盆地建立了国家。
[9] 在
秦王朝灭
蜀国前,今遂宁市境为古蜀国辖地。这里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早期蜀文化,曾是蜀国繁盛地区。
[9-10]
秦惠文王后元九年(前316年)灭
蜀国,建置蜀郡。蜀郡治今成都。今遂宁为蜀郡所辖。
[9]
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,析蜀郡东部与巴郡数县,置广汉郡。领辖雒、新都、绵竹、什邡、涪、梓潼、白水、葭萌、郪、广汉、甸氐道、刚氐道、阴平道十三县。郡治置今遂宁市射洪县柳树镇,距今已2200余年。
西汉末年,王莽夺取政权,建立“新王朝”,改“益州”(治今成都市城区)为庸部,改广汉郡为就都,改广汉县为广信县。东汉时,刘秀政权恢复益州。
三国蜀汉政权区共辖益州二十五郡,州治成都(今成都市城区),广汉郡隶属益州。
东晋永和三年(347年),桓温平蜀后,罢德阳郡,并于德阳县东南境析置遂宁郡。取“息乱安宁”之意。“遂宁”之名自此始。郡治所初设德阳县(今遂宁市城区),后迁徙巴兴县(治今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)。领辖广汉、德阳、晋兴、巴兴四县。今遂宁市境属遂宁郡,县地及治所全部在遂宁市境的有德阳、广汉、巴兴三县,县地部分在遂宁市境、治所在外县的有郪、晋兴两县。
[10]
南北朝刘宋时期(420年~479年),置
广汉郡,领辖雒、什邡、新都、阳泉、五城、郪县。又析广汉郡置新城郡,郡治北伍城县(今三台县城),领辖北伍城、怀归两县。
[9]
泰始五年(469年),于雒县侨置西遂宁郡,郡治今广汉市新华镇。改遂宁郡名东遂宁郡,郡治仍巴兴县,领辖巴兴、德阳、晋兴、小汉(广汉改名)四县。
萧梁时期(502年~557年),东遂宁郡治迁徙
小溪县(德阳更名)。
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,宇文泰平蜀,今四川地区入魏版图,恭帝二年(555年),分东遂宁郡,东遂宁郡治方义县(小溪更名),领辖
方义县。
清乾隆县志图.(2张)
据《
元和郡县志》记载,
西魏恭帝(554年~556年),改西宕渠郡为涌泉郡,郡治迁徙涌泉县(治今射洪县洋溪镇),领辖涌泉、广魏(广汉更名)两县。分北伍城县,置射江县,县治今射洪县金华镇,隶属昌城郡。今遂宁市境属怀化郡、东遂宁郡、涌泉郡、昌城郡,县地及治所全在遂宁市境的有方义、长江、射江、广魏、涌泉五县,县地部分在遂宁市境、治所在外县的有始兴县。
[10]
北周闵帝元年(557年),改东遂宁郡为石山郡,并于郡地置遂州以统之。州、郡治方义县。遂州领辖石山、怀化两郡。武帝建德四年(575年),增置安居郡,隶属普州,郡治柔刚县(今安居区安居镇),领辖柔刚县。今遂宁市境设一州四郡治地,即遂州及石山、怀化、涌泉、安居郡。县地及治所全在遂宁市境的有方义、长江、柔刚、射洪(射江改名)、广汉(广魏更名)、通井(涌泉更名)六县,县地部分在遂宁市境、治所在外县的有始兴县。
隋开皇三年(583年),悉罢天下诸郡,以州领县,并在重要州置总管府,此时遂州设置总管府。开皇十八年(598),遂州领辖方义、长江、青石(始兴更名)三县。大业三年(607年),改州为郡,以郡统县。对旧有州、郡大加省并,东晋以来滥设州郡到此消除。遂州改为遂宁郡,郡治所未变。今遂宁市境分属遂宁、资阳(资州更名)、新城(新州更名)三郡,县地及治所全在遂宁市境的有方义、长江、安居、射洪、通泉五县,县地部分在遂宁市境、治所在外县的有青石县。
[9]
唐武德元年(618年),罢遂宁郡复置遂州,以州辖县。唐玄宗开元仍行道辖州、县。亦在冲要处及边地设都管府、都护府,以都督诸州军事并监督诸州刺史。在遂州设都督府,隶属剑南道东川。天宝元年(742年),撤遂州置遂宁郡,以郡辖县。乾元元年(758年),复撤遂宁郡置遂州,领辖遂宁、方义、长江、青石、蓬溪五县。今遂宁市境分属遂州、梓州、普州。县地及治所全在遂宁市境的有方义、长江、射洪、通泉、蓬溪、安居六县,县地部分在遂宁市境、县治在外的有遂宁、青石、崇龛(隆龛县改名,治今潼南县崇龛山)三县。
北宋太祖设全国为道,太宗又设全国为路,路下设府、州、军、监为一级,其下设县。成为路、州(府、军、监)、县三级政区。咸平四年(1001年),将今四川重划分为“四路”,总称四川路,为四川得名之始。政和五年(1115年),升遂州为遂宁府,领辖小溪(方义改名)、蓬溪、长江、青石、遂宁五县。
南宋理宗宝祐六年(1258年),改遂宁府为遂宁都督府。今遂宁市境属遂宁都督府。县地及其治所全部在遂宁市的有小溪、蓬溪、长江、射洪、通泉四县,县地部分在遂宁市境,县治在外有遂宁、青石、安岳县。
元代,地方设行中书省,简称行省。行省之下设路,路辖府、州,府、州辖县。元世祖至元十九年(1282年),改遂宁都督府为遂宁州(治地未变),隶属四川行省顺庆路(治地今南充市城区)。遂宁州领小溪(青石、遂宁两县并入)、蓬溪两县(长江县并入)。
[10]
遂宁市行政区划图 [11]
明太祖
洪武九年(1376年),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,洪武年废路改府,省州改县,后又废府改州。
布政司使下设府、州和县两级。遂宁州降为遂宁县。
民国元年(1912年),袁世凯统治时,全国废“道”制,由省直辖府、州、厅。民国2年(1913年)又废府、州、厅,恢复“道”制,以道统县。
[9-10]
民国七年(1918年)至民国24年(1935年),将四川全省划分为11个卫戍区域,遂宁列为第五区,割据18县。翌年又命令将“卫戍区域”改称“驻防区域”。史称防区制时代。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,今遂宁市境各县的部分或全部先后被川军及滇、黔军割据和控制。
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,国民政府统一四川军政和财政大权,结束防区制,实行新政区制,建立四川省政府。在全川划置18个行政督察区,每区设专员公署,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。3月,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遂宁县(城区镇)。辖九县:遂宁县,治所城区镇;安岳县,治所城中镇;中江县,治所城厢镇;三台县,治所城厢镇;射洪县,治所金华镇;盐亭县,治所城厢镇;蓬溪县,治所赤城镇;潼南县,治所城关乡;乐至县,治所天池镇。
1950年1月12日,遂宁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命令,以遂宁县城(城区镇)为专员公署驻地成立遂宁分区,隶属川北区行署(公署驻今南充市),下辖九县:遂宁、潼南、乐至、三台、盐亭、蓬溪、安岳、中江、射洪9县。
1952年9月1日,川西、川北、川南、川东四区行署撤销,恢复四川省建置。改分区为专区,遂宁专区隶属四川省,仍辖遂宁、潼南、乐至、三台、盐亭、蓬溪、安岳、中江、射洪九县。
[9]
1958年10月18日,撤销遂宁专区,所辖遂宁、
蓬溪、
中江、
三台、射洪、盐亭、潼南7县划归绵阳专区。安岳、乐至2县划归内江专区。
1985年2月8日,撤销绵阳地区,分置遂宁、绵阳、
广元三个省辖地级市。遂宁市行政区建立。原隶属绵阳地区的遂宁、射洪、蓬溪三县划为遂宁市辖县。撤遂宁县置遂宁市市中区。市府驻遂宁市市中区。
1997年12月28日,析原蓬溪县西部地区置大英县。
2003年12月18日撤销遂宁市市中区,分置遂宁市船山、安居两区。
[12]
2004年12月末,遂宁市行政区辖两区三县。市府驻遂宁市船山区。
[10]